心经

心经 — 微信读书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 微信读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心经 =>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星云大师
101个笔记

# 点评
2023/05/20 认为好看
我现在还没有本事参悟,但是作为科普了解了一些。

# 序言 人间大自在

>> 二百六十个字,可是它却代表了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所以《般若心经》正是《大般若经》的中心和宗要。

>> 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也有言:“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 般若是诸佛之母

# 摩诃:大、多、胜

>> 《般若心经》的全名是《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般若:超越知识与智慧

>> 佛陀的母亲是“般若”。

>> 般若是什么?般若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真我。

>> 读《般若心经》,就是为了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回家的道路,把每一个人自己的本源探究出来。

>> 没有般若就等于是盲人摸象,只能对这个世间的枝末、局部作猜测,对整个宇宙人生不能全然了解。

2023/05/19发表想法
众生有成见,般若心内寻。
>> 我们众生都是用各人的成见与见解去分别、认识这个世界。也可以说,平常讲的智慧是从心外去认识世间,而般若则是从心内来认识世界。般若是往心内去探求,不是向心外去寻找。

2023/05/19发表想法
打人佛法,骂人佛法。
>> 又例如禅宗公案里,老师打学生,师父打徒弟,打人虽不是佛法,但是一打,他认错了,“我错了,我改过,我忏悔”,那么打人也是佛法。骂人不是佛法,但有时大声一喝,他警觉到“我错了”,回头向善了,那么骂人也是佛法。

>> 在禅宗语录里可以看到,有时师父跟徒弟讲话,徒弟上去就是一拳,而师父还哈哈大笑;笑过后,又给他两个耳光,徒弟又再拿个棍子打师父。

>> 日本有一位有名的诗人曾说:“你们知道宇宙有多高吗?宇宙只有五尺高。在五尺高的宇宙里要容下我们的六尺之躯,怎么办?只有低下头来。”

>> 凡是一个符号,无论它是文字、绘画、雕刻……能给人认识某一件东西的,都属于文字般若。

>> 般若没有观照,就不能认识事物的内在。所以,东西不是光在相上认识,还要去观照。

>> 杯弓蛇影

>> 你是愿意被砍头呢,还是愿意不知不觉地死呢?

>> 实相般若,由文字而观照,由观照而实相,实相就是真实的样子。

2023/05/19发表想法
桌子,木材,大树,种子/土壤/肥料/水分/阳光/空气。
>> 实相是什么样子?众缘和合。

>> 实相是什么样子?众缘和合。

>> 无相才是实相,有相都是假相。《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般若的层次:“正见”是凡夫的般若,“缘起”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的般若,“空”是菩萨的般若,“般若”是佛的般若。最高的般若要到佛的境界才有。

>> 正见是般若,缘起是般若,空是般若,般若当然是般若。

>> 能有正见,就是拥有凡夫的般若智慧;能认识缘起,就是拥有小乘圣者的般若;能认识空,更是不简单了,要到大乘菩萨的阶段才能认识;而真正的般若,则是佛才能懂得。

>> 以开车为比喻:车子是文字般若,驾驶技术是观照般若,到达目的地就是实相般若。

>> 一个人不用大脑思考,不肯张开眼睛看世界,那么永远也没有机会认识这个世界。

>> “诸行无常”,世上无论什么东西,在时间里面没有不变的;

>> 因为无明的风起,所以水才会动,而其实它的本性是静的,即使是在动荡中,它的本性也还是静的,那就叫涅槃寂静。

>> 人死的是躯壳,而人的本性不死。人人都有涅槃寂静

# 波罗蜜多:从此岸渡到彼岸

>> “你吃过饭了没有?”你回答:“波罗蜜多!”就是吃饱了。“今天睡觉睡得好吗?”“波罗蜜多!”表示睡得很好。“你跟某人话都谈好了吗?”“波罗蜜多!”表示谈好了。

>> 所谓“六度”,就是六种得度的方法。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持戒,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进,第五是禅定,第六是般若。

>> 财宝虽多,总是有限量,法施虽少,却是无限量。

>> 假如我能为你讲说一个佛法,讲说一个忍辱法门,你听入心里以后,打从心里知道忍辱的重要,那么,这种能忍的修养和精神力,你能持续不断,今年忍,明年忍,十年、五十年后,甚至于来生都能忍,其功德利益将会让你生生世世受用不完。所以佛法能给予人们无限的受用。

>> 持戒究竟是束缚还是自由呢?戒的精神是自由的,不是束缚的,要持戒才能自由,不持戒就不自由了。

>> 佛教里面讲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 说到忍辱,忍辱对一般人来说也很难。所谓忍辱,先忍之于口,不恶口;再忍之于面,面孔不动声色,没有生气的样子;再忍之于心,心上不觉得怎么样。一般人觉得忍辱难,是想到忍辱要吃很多的亏。

>> 百丈禅师所说:“搬柴运水无非是禅。”

>> 假如有禅的功夫,即使饭菜煮得不好,也觉得没有关系,想想弘一大师所说“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菜根也有菜根香,心里也就了无罣碍了。

>> 假若你有了禅,就像弘一大师,一条洗脸的手巾一用就是十几年,还说:“毛巾是坏了,不过还可以用。”这个想法多么有力量,多么有价值!所以我们穿衣吃饭都应该要有禅。

>> 听到人家毁谤恶骂,还能感觉如饮甘露者,才能算是忍辱之人。

# 心经:心的道路

>> 佛教里有一部很有名的经典,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之坚固,能破坏任何东西,但没有东西能破坏得了它。金刚就是真如心,就是我们不变的、不死的、不坏的真心。

>> 极乐世界是我们心里的世界。
极乐世界距离地球有多远?佛经说:十万亿佛土,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

# 关于《心经》的译者玄奘大师

>> 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

>> 他说:“谁能把我这个定律推翻,我玄奘就砍头以示供养。”

# 自在最难得

>> 我们要他欢喜就欢喜,要他烦恼就烦恼,那么他究竟是为谁而生活?不过是给人牵着鼻子走,人家要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罢了。

2023/05/20发表想法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 禅师的心中是佛,他看你就是佛;你心中是牛粪,你看他就是牛粪啊!

>> 你问我什么是佛?你就是佛。

>> 菩萨不是静静地供着给人礼拜的,菩萨是活泼泼地为人间服务,为人间布施欢喜,为人间勤劳工作的行者。

>> 佛陀有一个名号称为“如来”,“如”是不动,“来”是动,从不动而动,而能教化世间,所以叫“如来”。

>> “我”是由这五样东西积聚的:色、受、想、行、识。

>> “色”就是物质的意思

2023/05/20发表想法
逻辑鬼才
>> 有个祖父很欢喜自己的小孙子,但是有一次看到小孙子调皮,给了他一个耳光。在一旁的儿子看了却很生气,于是他也给自己赏了一个耳光。这个祖父看了就问:“你怎么打自己呢?”他的儿子就说:“你打我的儿子,我也要打你的儿子。”

2023/05/20发表想法
想到叫自己儿子叫兄弟,叫小弟,叫狗宝,鸡娃,都是名词。非本意。
>> 名词是假的。我们称呼别人都是“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也早就听得很自然;假如当初人不叫人,而叫狗,成了“各位狗先生”、“各位狗女士”,那么我们现在听来也会觉得很自然。但是流传至今,这个名词已经定型,我们现在若叫人“各位狗”、“各位牛”、“各位马”,双方可能就打起架来了。

>> 我在数十年前提倡一个观念,这也是我自己的人生观: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什么叫出世的精神?就是空,就是无我。什么叫入世的事业?就是有,从空性上有,空中生妙有。

2023/05/20发表想法
走为上
>>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2023/05/20发表想法
已无我
>> “不要紧!不要紧!回去再买一件。”

>> 当房子失火时,如果我已经逃离了这间房子,你还会再叫我进去吗?

>> 一、我与物
因为我们对于物质的要求不能满足而产生的苦。

>> 二、我与人
人与人之间不协调而产生的苦。

>> 三、我与身心
与自己的身心不能和合、顺利而有的苦。

>> 四、我与见
有的苦,是从内心的思想、见解错误而引起的,因我们对世间错误的认识而生起的。

>> 五、我与自然
苦从哪里来?有的是从自然界的灾难,譬如地震、风灾、水灾而来。

>> 五欲,财色名食睡

>> 科学、医药、经济、政治虽能解决我们人生一部分的苦,却不能解决我们根本上的苦,不能解决人的烦恼、不满足、忧虑、生死。

>> 信佛教是增加自己的力量,力量增大了,虽有生死,但无惧于生死,虽有痛苦,但无惧于痛苦。

2023/05/20发表想法
有些是有钱搞不来的。我是我一直认定的。
>> 有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收入很高,每天财源滚滚而来,取用不完;但是一回到家,他总觉得不如意,心灵很空虚,看电视就烦躁,听电话就讨厌,虽住在华屋高楼里,却像是活在地狱一般地痛苦。有时候夫妻俩吵架,儿女骄纵不听话,更是令他烦恼不已。

# 因缘如花开花谢

2023/05/20发表想法
看似奇怪,但的确是这么个说法
>> 我还想要再吐痰。

2023/05/20发表想法
空父严如日,有母慈如露。晒也,湿也。
>> 什么是空和有?用譬喻来说,空是爸爸,有是妈妈。爸爸怎么样?爸爸很严格,父严如日。母亲怎么样?母慈如露。世间万物如果只有太阳照射,统统都晒枯、晒干、晒死了,那不行;如果只有甘露滋润,太潮湿,也是不行。

>> “读书,光是读是没有用的,是没有真实体悟的。”

# 无我的状态

2023/05/20发表想法
这也是我所理解的相对论
>> 不垢不净,空的性质不是用肮脏或用干净来说的,是超越垢净的,因为尘垢也好,清净也好,都是对待法。什么叫作垢,什么叫作净,有没有标准?肮脏和清净是没有标准的。

# 超越身心的限制

>> 水的性本来是不动的,是寂静的,只因无明的风妄动了,才生起波浪;当风一停下来,寂静的水性也就出来了。我们也不一定要等到风平浪静,才看到本性的寂静;运用般若,观照在生死苦海里面流转的人生,也会知道人的本性是寂静的,法身不动。

>> “结草成茅庵,离散归原野。”

>> 世间是有生死的,而悟到了出世间法,就没有生死了,离散就能归原。

>> 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也有叫“六识”。

>> 根,是生理的作用;识,是心理的作用;尘,是物理的作用。所以,六根,讲的是身体;六识,讲的是心理;六尘,讲的是物理。

>> 六根和六尘摆在一起,叫“十二处”。

>> 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叫“十八界”。

# “无”最快乐

2023/05/20发表想法
这不是忠犬八公吗?
>> 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狗子雪来仍然每天到火车站接男主人回家,当然是接不到人了,因此,它总是欢喜地去,失望地回来,多少年都是如此。后来大家就替这个狗子改了名字,叫“标准钟”,因为它每天到了下午五点就会出现在火车站。

2023/05/20发表想法
这谁能顶得住呀
>> “哼!你这个家伙,要眼睛,到哪里去才要得到啊?竟还要有修行的人的眼睛。给你右眼,你说不对,要求左眼;左眼给你了,你又嫌臭,这许多众生真是难度,简直不知好歹!算了,我也不发菩提心了,我也不要证空证无了,我还是做我的小乘人吧。”

>>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 心的大自由

>> 人生、人苦、人死。
人出生了之后,就会有苦,就会死,这就是人类史。无论人生也好,人苦也好,人死也好,就只是一个东西,就只是一个罣碍,我们就是心里的罣碍太多,所以患得患失。

2023/05/20发表想法
我丢。 无惧生死啊
>> 禅师说:“有修行的人遭遇危难时,总能很安然,纵使在大火里面,也能先把心定下来。没有罣碍,面对生死,无怖、无惧、无畏,那么我在这里就是说法了。”

>> 有的人晚上走路,总是觉得不大对劲,感觉后面好像有鬼跟过来;听到一点声音,就要赶紧快走,却发现,不得了,它走得更快,心里就恐怖起来。假如你能有勇气,就说:“站住!让我看一看鬼是什么面目?”其实并没有鬼,鬼在哪里?鬼在我们心里。

>> 人都活在语言、思维、惯性的颠倒妄想里。说“这个女子不是人”,他不高兴,他在颠倒;“九天仙女下凡尘”,他很高兴,他在妄想;“养个儿子会做贼”,他又不高兴了,颠倒;“偷得仙桃供母亲”,看了真是令人高兴,又是一个妄想。人总是这样,颠倒妄想、妄想颠倒,循环不已,漂溺苦恼。

>> 所谓涅槃者,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所谓涅槃者,就是不生不死的意思。没有生死了,没有生灭了,没有苦了,我就涅槃了。

# 附录 《心经》关键词

>> 心
人有好多种心:肉团心、缘虑心、精要心、坚实心。

>> 波罗蜜(多)
梵文的惯用语,“事已成办”的意思。

>> 五蕴
又叫“五阴”,指色、受、想、行、识。“色”就是身体上物质的部分,“受、想、行、识”是精神的作用。“受”是身心能感受到苦乐,“想”就是思想分别,“行”是行为,“识”就是我们的意识。

>> 空
缘起性空。

>> 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又称“六入”

>> 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

>> 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会分别形成意识,称为“六识”,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 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叫“十八界”。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 十二因缘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我们的人生从过去到未来,就是这十二种程序的关系。《般若心经》文中用简略语法,故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是佛法的纲要,它说明了整个人生的次第,也叫“四圣谛”——四种真理的意思。第一是苦,能逼迫身心者。第二是集,能招感一切善恶。第三是灭,指灭了生死烦恼。第四是道,是可修可证得。集为苦因,道为灭因。

>> 菩提萨埵
梵文音译,就是“觉悟众生”之意,中文常简称“菩萨”。要怎么成为菩萨呢?要以“无所得”才能到达菩萨道,有相、有对待、有执著、有人我,就与真理不相应。

>> 涅槃
不生为“涅”,不灭为“槃”,合起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如果修行到了觉悟不生不死的境界,那就是涅槃真如做本体了。涅槃里没有生死,没有生灭,是完全的人生——“常乐我净”的境界。

>> 三世诸佛
过去、现在、未来合称“三世”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指的是最高觉悟、最高感受的境界,就是修行人所追求的成佛的境界

>> 咒
梵语音译“陀罗尼”,又名“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