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初探

道德经—微信读书
《道德经》详解—processon
道德经—processon
道dào 汉语汉字
德dé 汉语汉字
经jīng 汉语汉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道,德,经,三字合起来。就是说,宇宙中存在着一个亘古不变的永恒的大道,人行于道上,叫做德。
阐述这个道理,以及怎么把握并行走在这个道理上的方法的不朽著作,叫做道德经。
- 道:道路,路有很多条,但只有一条是正道,所以道即一,一生二 道生阴阳。
- 德:行正 目正 心正。
- 经:取自纺织,纵线经线不动,纺织横线纬线动,所以经就是指不变的东西。

#########################################################################
################################## 道篇 ##################################
#########################################################################

#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能用言语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道”;能形容出来的“名”,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名”。
=> (2022-02-28 07:19:52 道)

# 2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以顺应自然的心态处理世事,施行不发号施令的教化。
=> (2022-02-28 07:20:33 顺应自然,不发号施令去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让万物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强加干涉,生养了万物却不占有它们,培育了万物却不仗恃、炫耀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万物但不自居有功。
=> 正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业才不会失去什么。
=> (2022-02-28 07:21:15 不炫耀,不居功,无得失。)

# 3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不崇尚贤德才能之人,使百姓不因此相争。不以难得稀有之物为珍宝,使百姓不因此而做偷盗之事。不炫耀能引发欲望的财物,使民心不为此受到迷乱。
=> (2022-02-28 07:33:58 不争,不偷,不迷乱。)

# 4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 它不露锋芒,消解纷争,与日月其光,与万物同尘。
=> (2022-02-28 07:41:28 做一位平民,不显山露水。)

# 5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言辞政令越多,反而会加速国家的败亡,不如保持少言虚静。
=> (2022-02-28 07:45:40 奥卡姆)
=> (2022-02-28 07:52:47 言多必失。)

# 7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 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众人之后,他的所得反而先于众人;把自己置之度外,反倒得到保全。
=> (2022-02-28 08:07:38 圣人,不争,不敌。)

# 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 最高尚的品格就像水,水能够滋养万物而不争先。
=> 因为他不与万物相争,所以就无过失。
=> (2022-03-01 07:56:41 与人为善,低调,而不争。)

# 9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与其装得过满而溢出,不如及早停止灌注;
=> 器具打磨得太锋利,不会长久得以保持。纵然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够将他守住;
=> 因富贵而骄横,必定会给自己留下祸患。功成身退,才是顺应自然的大道。
=> (2022-03-01 07:59:58 满招损,谦受益。功成身退。)

# 10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创造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却不自恃有功,长成万物却不把持主宰。这就是最高深的德行。

# 11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有”给人方便之利,“无”发挥着作用。
=> (2022-03-01 08:23:01 无中生有。 ===> 揉和黏土制成陶器,正是因为它留有中空的部分,才成就了它的用途。开凿门窗建成居室,正是因为它中间是空的,才成就了房屋的用途。)

#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纷繁的韵律使人两耳失聪,盛美的佳肴使人胃口损伤,纵情于打猎使人心浮意狂,稀世的珍品使人行为不端。
=> 所以圣人只求温饱而不追逐名利和声色之娱。所以远离浮华而选择简单知足的生活。
=> (2022-03-01 08:33:16 想到了陶渊明 ===> 人生苦恼的根源就在于多欲,欲望不止,而且变本加厉。做到绝欲不可能,也没必要,但如果做到清心寡欲,就会获得生命的真正自由和快乐。)
=> (2022-03-01 08:38:14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孔子一生追求道德,生活俭朴。饮食简单,饱腹而已。孔子曾经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食物仅求温饱,居住只求安居,积极做事,谨慎说话。)
=> (2022-03-01 08:37:41 陶渊明: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 对于那些有志于学,追求圣德但以清贫为耻的人,孔子认为太过贪欲,采取不理睬、不交谈的态度,即所谓“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孔子不屑与这些人交往。)

# 13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得到宠信就感到惊喜不安,失去宠信就感到恐惧害怕,所以说受宠与遭辱都同样震惊。
=> (2022-03-01 08:45:05 无欲则刚 ===> 古语说“无欲则刚”,淡泊寡欲的人,自然活得更从容坚强。)
=> (2022-03-01 08:49:09 宠辱皆忘。不要作茧自缚。 ===> 常人总是耽于荣辱,受此迷乱,不能自拔,这无异于作茧自缚。)

# 14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 用今天的事物去执行这亘古的道。
=> (2022-03-01 09:00:27 今日如古代,不同于外在。 ===> 其实,我们生活的时代,与古代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同的只是外在的物象和形式。很多话,很多道理,老祖宗都已经说过了,甚至说完了,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循古道,传承大道,灵活地将先人的智慧运用到今天的生活。)

# 15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 正因为不崇尚盈满,所以能推陈出新。
=> (2022-03-02 07:19:50 大智若愚)
=> (2022-03-02 07:21:47 事情有分寸,不必追求完美。 ===> 世人贪心不足,往往陷入对完美、美满的追求中而不能自拔,却没一人能够如愿。月满则亏,人生没有圆满。所以,做人做事要保持分寸感,掌握好自己的平衡,不能做尽了。这也是保持生命力的必然要求,所以不必追求完美。)

# 16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 天下万物,都要返回到它最本初的状态。
=> (2022-03-02 07:47:56 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 (2022-03-02 07:53:52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 诸葛亮一生崇尚宁静,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

# 17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信服他。统治者悠闲自在,不随意发号施令,等到事情办成功了,百姓都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 (2022-03-05 10:29:28 诚信不足的人,自然会失去信任。)
=> (2022-03-02 08:01:12 人要诚)
=> (2022-03-02 07:58:36 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以形立物,故功成事遂,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

# 18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 大道被废弃了,才提倡仁义。智谋机巧出现了,才会产生狡诈虚伪。
=> (2022-03-02 08:15:51 有不如无。)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家庭六亲不和睦,才知道是谁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看出所谓忠臣。
=> (2022-03-02 08:07:34 不好,才会想着好。)

# 19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 外表单纯而内心淳朴,少有私心降低欲望。
=> (2022-03-02 08:17:37 适可而止,避免聪明反被聪明误。 ===> 要求越多,规定越多,标准越多,问题越多,越描越黑,越理越乱,聪明反被聪明误。)
=> (2022-03-02 08:18:42 减欲守我。 ===> 在喧嚣的人世中,一个人只有减少欲望和私心杂念,善于内观反省,净化自己,保持本性,永守自我的精神家园,才不至于被污染得面目全非,失去自我,从而拥有轻松自在的人生。)
=> (2022-03-02 08:19:51 舍己为人,无私。 ===> 真正的智慧,不是乱真的虚伪,不是钻营利己的机巧心,而是把这种智慧放大,用于正途,不仅为自己,更为普通大众。这是真正的大智慧。纵观那些成就非凡的伟人,无不如此,他们不屑于利己的机巧伎俩,而保持真诚如赤子的本性,其目光和智慧的触角更远大,所以走得更远。)

# 20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世人都自我炫耀,我却糊里糊涂。世人都工于算计,我却茫然无知。心是那样辽阔,就像大海无边无缘;思绪就像疾风劲吹,飘扬万里没有尽头。众人都各有所用,我独显得鄙劣无能。我是这样的与众不同,看重寻求道的滋养。
=> (2022-03-02 08:35:49 我独异于人。)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 众人都富足有余,而我却一无所有。众人都有所作为,唯独我愚顽而笨拙。
=> (2022-03-02 08:37:24 众人皆醉我独醒。 ===> 老子洞察世间万物,看淡名利富贵,所以他甘处人下,不与世人争名夺利,而是保持本性,执道而行,淡泊无为。这种独异于人,众人皆醉我独醒,绝不与人同流合污的生活姿态,是老子思想的精华,也是他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方式。)
=> (2022-03-02 08:37:47 对立只是一瞬间的相互转化,是一念之间形成的差别而已,并无本质的区别。 ===> 世人都把美丑好坏善恶等事物看成对立的两极,都好高骛远,争名夺利。而在老子的眼里,所谓的对立只是一瞬间的相互转化,是一念之间形成的差别而已,并无本质的区别。所以他从不去对立地看待这些对立面,始终不去追逐人们争相追逐的东西。所以他保持本性,顺其自然,顺道而行,让生命处于一种丰富宁静、自然无为、自在悠闲的状态。)
=> (2022-03-02 08:39:10 韬光养晦,大智若愚。 ===>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一路昂首挺胸、高歌奋进、志在必得的姿态并不可取,相反,低调谦卑,甘于寂寞,隐藏锋芒,潜居抱道,待时而动,才更容易获得成功。这也是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的道理所在。)
=> (2022-03-02 08:44:15 神龟供奉 或 游弋 ===> “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用竹箱子装起它,盖上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位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遗骨被高高地供奉起来,还是宁愿活着时在泥水中自由游弋呢?”)
=> (2022-03-02 08:45:06 猫头鹰护腐鼠怕凤凰 ===> “你听说过南方一种叫凤凰的鸟吗?这凤凰展翅而飞,从南海飞到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吃,非醴泉不喝。这时,有只猫头鹰正美美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它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生怕美食被夺去。你说这可笑不?”)

# 22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 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容易充盈,陈旧反能更新;欠缺就能获得,贪多反而迷惑。
=> (2022-03-05 10:27:32 无则有)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 不固持己见,所以能认清事物本相。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炫耀,所以能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足发展。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 (2022-03-05 10:27:55 不争之争)

# 23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少言辞政令,是合乎自然之道的。所以狂风不会一直刮,暴雨不会一直下。
=> (2022-03-05 10:28:39 顺应自然。贵言,无为而治。)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诚信不足的人,自然会失去信任。

# 24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 踮起脚跟想站得高,反而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走得快,反而走不远。
=> (2022-03-05 10:30:04 凡事有度,待机而动。不动则已,动则一鸣惊人。)

# 25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 有物浑然一体,先于天地生成。无声而又无形,独立长存从不改变,循环运行永不停,可以说是天地之本根。
=> 我不知它的本名,给它取号叫“道”,勉强取名叫“大”。
=> (2022-03-05 10:31:14 道先于天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 (2022-03-05 10:31:46 老子思想中的精华:法天效地、乐天知命、顺应自然,追求天地人合一的生存状态和境界)
=> (2022-03-05 10:33:08 郑成功:天时地利 ===> 郑成功的做法,就是“人法地”,他充分察看天时、地利,调研各种情况,所以才能最终得胜。)

# 26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 轻举就会丧失根本,躁动就会丧失主宰。
=> (2022-03-05 10:34:31 只有平衡好自己内心的小宇宙,以不变应万变,让心保持沉静,沉稳而行。)

# 27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 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言谈的人,不会留下破绽;
=> (2022-03-05 10:49:15 有教无类)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 因此善人是善人之师,不善人是善人之资。
=> 不尊重老师,不珍惜其借鉴的对象,再聪明也会陷于糊涂。

# 28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 明白什么是刚强,却安于雌柔,甘心处在天下的溪谷。甘守溪谷,永恒的道德就不会远离,从而回归到赤子的天真无邪之态。
=> 明白什么是明亮,却安于冥暗,甘心成为天下的模式。甘守这种模式,永恒的道德就不会出差错,从而回归到无始终的无极之态。
=> 明白什么是荣耀,却安于卑辱,甘心处于天下的低谷。甘守低谷,永恒的道德就会充足,从而回归到混沌淳朴之态。
=> (2022-03-05 10:58:14 雄雌于婴,黑白于无极,荣辱于朴。)
=> (2022-03-05 11:00:11 低调、谦卑、忍辱(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委曲求全,明哲保身) ===> 强调低调、谦卑、忍辱,不是叫人不思进取,消极避世,软弱受欺,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和修养。因为在复杂竞争的社会,在不得时机时,很多时候需要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委曲求全,明哲保身,否则,只能是白费徒然之功。)

# 29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 想治理天下而强行为之,我看他达不到目的。
=> (2022-03-05 12:00:32 适其性,顺其道)

# 30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 善用兵者达到目的就行,不敢用兵力来逞强。
=> (2022-03-05 12:06:23 不战则胜)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 成功了不要自高自大,成功了不要夸耀,成功了不要骄傲,成功了也是出于不得已,成功了不要因此逞强。
=> 事物过于强大了就会走向衰竭,这是不合乎道的。
=> (2022-03-05 12:07:13 不要太膨胀 ===> 物壮则老、不可强力为之的道理。事物都是物极必反的,一面到了尽头,就会走向反面。)

# 31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 兵器,是不祥之物,君子不用,不得已才使用它。应当淡然处之,得胜了也不要得意。
=> (2022-03-05 12:15:45 君子不得已才会动手)
=> (2022-03-05 12:14:33 胜而不美:打孩子,孩子听话了也是不美的)

# 32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 万物开始制作就有了名。既然已经有名,就应知道有个限度。知道这个限度,就能避免危险发生。
=> (2022-03-05 12:37:51 无名无形,制于有名有形 ===> 始,道也。有名,万物也。道无名能制于有名,无形能制于有形也。)

# 3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能知人,是智慧的。能自知,是高明的。
=> 能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能自胜,是坚强的。
=> 能知足,是富有的。能自强,是有志气的。
=> 能不失其根本,能得长久。死后精神不死,才是真正的长寿。
=> (2022-03-05 12:50:51 自我认知)
=> (2022-03-05 12:51:17 人活着就是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人生要寻找的,其实也是自己。)
=> (2022-03-05 12:52:00 找到自己 ===> 社会是充满竞争的,我们奋斗,总以为是在战胜别人。其实不然,我们一生都是在战胜超越自己。一个人只有自知、自胜、自强、自足,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才能真正战胜别人,立足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得自在的人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 34
功成不名有。
=> 成就功业却不占有名誉。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正因它始终不认为自己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
=> (2022-03-05 12:55:00 不居功)

# 35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 但大道的本身,是淡而无味的。看不见,听不见,然而用它,却用不完。
=> (2022-03-05 12:57:27 最美的,往往是最单纯的;最深刻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最有魅力的,往往不是外表,而是内在。)

# 36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 想让它收缩,必先使它扩张;要想让它削弱,必先使它加强;要想让它废弃,必先使它兴举;要想将它夺取,必先设法给与。从细微中发现变化,柔弱就能战胜刚强。
=> (2022-03-05 16:50:56 反其道行之)
=> (2022-03-05 16:50:23 道的相辅相成)

# 37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 没有贪欲而回归清静,万物就能自然安定地发展。
=> (2022-03-05 16:51:23 不要心浮气躁,没什么用,让它自然发生)

#########################################################################
################################## 德篇 ##################################
#########################################################################

# 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 上德不自居有德,所以有德;下德拘守于德,所以没有德。
=> (2022-03-05 16:52:17 大德不显德)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 所以,大丈夫取忠厚而不取浅薄,取实在而不取浮华。
=> (2022-03-05 16:53:27 大丈夫要实在纯厚)

# 39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 想要贵就得以贱为根本,想要高就得以下为基础。
=> (2022-03-05 16:55:56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需要从一而起,而且需要执一而终)

# 40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道的运动是反复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41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伟大的成就总是最后才完成;最大的声音反而听不到;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
=> (2022-03-05 17:08:13 经过磨砺和奋斗的成功,往往如铁棒磨针,总是大器晚成。)

# 42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 所以对于事物而言,有时减损它却反而使它得到增益,有时候增益它却反而使它受到减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别人教导我的,我也拿来教导人:“强暴的人不得善终”——我把这样的话当作教人得根本。
=> (2022-03-05 17:20:36 别人拿来教的,我也拿来教)

# 43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是能驰骋于天下的最坚强的东西。

# 44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名誉和生命相比哪个更值得珍惜?生命和财物相比哪个更重要?得到名利和失去生命哪个更有害?
=> 过度追逐名利必定要付出更大代价,过多积聚财富必定导致更惨重的损失。
=> 所以要知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害,这样才能长久。

# 45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 最笔直的东西看去弯曲,最灵巧的人看去笨拙。
=> (2023-05-12 11:41:07 大智若愚)

# 46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罪莫大于放纵欲望,祸莫大于不知足,错莫大于贪婪。所以知道满足的这种满足,就是永远的满足了。
=> (2023-05-12 11:43:27 知足常乐)

# 47
不出户,知天下;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 足不出户而知天下大事。走得越远,明白得越少。

# 48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 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天减少。
=> 减而又减,最后达到“无为”的境地。

# 49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 善良的人要加以善待,不善良的人也要加以善待,这样最终就得到了善。
=> 诚实的人要加以信任,不诚实的人也要加以信任,这样最终就得到了诚信。

# 52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 堵塞欲望之口,关闭欲望之门,终身不会有烦劳。
=> 如果开放欲望之口,就会增添纷扰,终身不可救治。

# 53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 大道很平坦,而人们偏爱走邪径。

# 56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真正的智者不夸夸其谈,高谈阔论的并非智者。

# 58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灾祸的旁边,可能就有幸福;幸福的里面,可能就有灾祸。

# 59
治人事天,莫若啬。
=> 治理人民,事奉天道,没有比吝惜更好的办法。

# 61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 所以有的自居在下面而能取得拥护,有的自居在下面而能获得接纳。
=> 这样两者都能满足自己的要求,那么成大事者就更应该自居于下面。

# 62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 美好的言辞可得到人尊重,高尚的品行有益于人们。

# 63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 把小看作大,把少看作多,以恩德来报答仇怨。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 解决困难从容易入手,做大事从小事入手。天下难事必从容易做起,天下大事必从细事做起。
=> 故而圣人始终不自为大,所以能成就其伟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轻易许诺必定失去信任,轻视问题必定遇到更多困难。
=> 故而圣人总是重视困难,所以最终无难事。

# 64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处理问题当在没发生时,治理国家当在没发生混乱时。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合抱的大树,生于微小的根芽;九层的高台,起于一堆堆泥土;千里的远行,始于脚下第一步。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所以要善始善终,把最后当成开始时一样慎重,这样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 66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 所以圣人在上统治百姓,就要以谦下姿态对待百姓;圣人要在前领导人民,就要把自身利益放在百姓之后。
=> 所以,圣人在上而百姓没有沉重负担,圣人在前而百姓没有受害。
=> (2022-12-10 17:02:50 有问题你出来,有好处你退后。)

# 67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我有三件宝贝,对它执守而珍视:第一叫慈爱,第二叫节俭,第三叫不敢为天下先。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 现在的人放弃慈爱而取勇武,丢下节俭而取铺张,舍弃退让而争先,结果是死路一条。
=> (2022-12-10 16:57:03 慈爱,节省,退让。)

# 68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 善于为将帅者不崇尚武力。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被人激怒。善于取胜的人不与人对抗。善于用人者对人谦下。
=> 这就叫作不争的品德,这就叫作借用他人的力量
=> (2022-12-10 16:46:25 不争之争,是谓德。)

# 69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 兵家说:我不敢主动出击而宁愿防守,不敢前进一寸而宁可后退一尺。
=> (2022-12-10 16:42:24 以退为进。)

# 70
知我者稀,则我者贵。
=>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能效法于我的人就更可贵了。

# 71
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 知道自己毛病是一种病,所以就没有毛病。

# 72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权威时,那么就危险了。

# 73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 勇于敢的就会死,勇于不敢的就会活。
=> (2022-12-10 15:29:33 牛逼你就死,不死是还没碰到。(今天唠还跟我说,他同学网吧被别人杀了,))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天网广大无边,稀疏却无所漏失。

# 77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 过多了就加以减损,过少了就加以补足;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 天道运行的法则,是减损有余来补给不足;人世的规矩却不是这样,是减损不足来供奉有余。

# 78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可是攻克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能胜过水的,因为水的本质是无法改变的。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弱胜强,柔胜刚。天下无人不知,但没人能做到。
=> (2022-12-10 15:07:55 知行合一,难为之。)

# 79
和大怨,必有余怨
=> 调解很大的怨恨,必然还留有余怨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大道没有亲疏,永远伴随着德善之人。
=> (2022-12-10 15:04:41 你善良,大道与你同在。)

# 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 真实可信的话并不好听,好听的话反而不可信。善良的人并不善辩,善辩的人反而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 圣人无私,总是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拥有更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天道利于众生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惠济大众而与世无争。
=> (2022-12-10 14:58:30 圣人不争)

【日期标记】2023-05-12 17:17:32 以上同步完成

再读

道经
德经

道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道经》

老子
47个笔记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8:07:03
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都可说是含义深远。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6:18:00 (相辅相成,不居功,不占有)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 就是因为有丑的了。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6:15:33 天长地久。天长地久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因为它生存不是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站在前面,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得到保全。这不正是它不自私吗?所以能达到自私的目的。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6:14:26 最上等的善要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夺,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低方,所以最接近道。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存心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事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6:13:49 端的满满的,不如适可而止。磨的尖尖的,锐利难保长久。金玉满堂,不可能长期守住。因富贵而产生骄傲,就会给自己带来灾害。成功了就急流勇退,这才合乎自然的道理。



◆ 持而盈之,不若其以。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6:12:22 五光十色,使人眼花;过多的乐声是人耳聋;过多的美味使人口伤;纵情的起马打猎,是人心放荡发狂;保存珍贵的东西使人提心吊胆。因此圣人只为吃饱,不贪求耳目的享受,所以要抛弃那些取得这些。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6:11:57 尽量使心灵空虚到极点,坚守清净。万物都在生长发展,我看到了往复循环的道理。万物尽管变化纷纷,最后都各自回到他的根本。返回根本叫做静,也叫使命。使命叫做常,认识了常叫做明。不认识常,而轻举妄动,必定有凶险。认识了常才能宽容, 能宽容才能大公,能大公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长久,终身不遇危险。



◆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没身不殆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6:11:34 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仅仅知道有他,次一等的人们亲近他赞美他,再次一等的,人们害怕他,最次的,人们看不起他,统治者不值得信任,人们自然就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啊,他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的。



◆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豫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由其贵言。成功事遂,百姓谓我自然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6:11:19 大道被废弃了,才显示出仁义。聪明智慧出现了,才有狡诈虚伪。家庭不和睦了,才看得出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忠臣。



◆ 大道废,有人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6:05:28 抛弃学问才能免除忧患。



◆ 绝学无忧。

◆ 众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台。我魄未兆,若婴儿未孩。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6:07:21 众人都兴高采烈,好象参加盛大的宴席,好象春天去登台眺望美景。唯独我自己淡淡的无动于衷,好象还不会发笑的婴儿。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6:10:43 众人都有余,只有我好象什么也没有,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混混沌沌啊!人们都是那么清醒,我却混混迷迷,人们是那么精明,我却什么也不知道。辽阔无边啊,象大海,无尽无休啊,象大风。.众人都有能耐, 唯独我愚笨无能。我和人们都不一样,是因为我以得了道为贵。



◆ 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纯纯。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若海,漂无所止。众人皆有已,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或。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岂虚语?故成全而归之。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6:04:29
委屈才能保全,弯曲才能伸直,低洼才能充盈,破旧才能生新, 少取才有收获,多取反而迷惑。因此圣人用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和模式。不固执己见,才能看的分明;不自以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自我夸 耀才显得有功, 不自高自大才能保持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争得过他。古时所说的委屈才能保全等话,怎么能是空话呢!真正能全部得到它。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6:28:56 少说话是合乎自然法则的。所以,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到一整天,是谁使它这样的?是天地。天地(的狂风暴雨)尚且不能持久,何况于人呢?



◆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况于人?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6:31:00 掂起脚跟是站不久的;故意跨大步是走不远的;固执己见的是看不分明的;自以为是的是看不清是非的;自我炫耀的是显不出功劳的;自高自大的是不能长久的。



◆ 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见不明,自是不彰,自伐无功,自矜不长。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6:36:01 轻率必然丧失基础,妄动必然丧失主宰。



◆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10:34 善于行路的,不留辙迹;善于言谈的,不留话柄;善于计算的,不留筹码;善于关闭的不用锁具却不能打开;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不能解脱。因此,圣人总是善于救人,所以没有废弃的人;总是善于用物, 所以总是没有废弃的物;这就叫做内在的聪明。所以,善人是恶人的老师, 恶人是善人的借鉴,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爱护他的借鉴,虽自以为明智 而实际上很糊涂。这就是精深奥妙的道理。



◆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不可开;善结,无绳约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是谓袭明。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此谓要妙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13:13 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守柔弱,甘作天下的沟溪。甘作天下的沟溪,永恒的德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初生的婴儿的状态。明知什么是明亮,却安守黑暗,甘作天下的模式。甘作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就不会丢失,回复到最终的真理。明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甘愿作天下的川谷。甘作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可以充足,回复的纯朴,纯朴分散就成为器具,圣人们用它们是发挥他们的长处。所以,大的器具是完整的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蹊。为天下蹊,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得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得乃足,复归于朴。朴散为器,圣人用为官长。是以大制无割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15:51 用道辅助君王的人,不用兵力在天下逞强,这事容易得到报应:军队驻过的地方,就会长满荆棘。大战之后,必定有荒年。善于用兵的只求有个 好结果就行了,不敢用兵来逞强。有好结果了,不要自高自大,有好结果了不要夸耀,有好结果了不要骄傲,有好结果了要看成是出于不得已,有好结果了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就会衰老,这就叫不和乎道的原则,不和乎道的原则必然消亡。



◆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以,是果而勿强。物牡则老,谓之非道,非道早已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17:33 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智,能认识自己的叫做明。能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能战胜自己缺点的叫做刚强。知道满足就感觉富有,坚持力行的就是有志气,不迷失本性的就能长久,死而不被遗忘的就是长寿。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21:37 因为它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为伟大。



◆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19:52 谁要掌握了道,天下人都要向他投靠。都来投靠也不会互相伤害,大家都和平安泰。音乐与美食,能使行人停步。道要说出来,却淡的无味。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用它用不完。



◆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出言,淡无味,视不足见,听不足闻,用不可既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22:45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增强它;想要废弃它,必先兴盛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与它。这叫做精深的预见,柔弱会战胜刚强。鱼不能离开水,国家的好武器不能拿出来给人看。



◆ 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有利器,不可示人

◆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德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德经》

老子
32个笔记

第一章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29:33 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示弱是道的运用。天下万物生于能看得见的“有”,而“有”却生于看不见的“无”。



◆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30:53 最大的方形反而没有边角,成大器者往往天生就是(大器免成),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无声,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32:42 人们所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暴的人不得好死”。我要把这句话作为教人的宗旨。



◆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当以为教父。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34:37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御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进入没有空隙的东西里面。我因而认识到无为的好处。无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天下的事很少能够比上得上它。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闻。是以知无为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36:35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动起来克服寒冷,清净下来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塞,静胜热,清静以为天下正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46:49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48:13 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



◆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49:41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在于动辄跟敌人争斗;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至理。



◆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仁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51:43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53:05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54:27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 民不畏威,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57:08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坚强。万物草木生之柔脆,其死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坚强。万物草木生之柔脆,其死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7:58:55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 天之道,其犹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不处,斯不见贤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8:02:08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 天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故弱胜强,柔胜刚,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8:03:12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记下,但不计较)



◆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2024/03/01发表想法

2024-03-01 18:04:40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
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
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