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发表于 2022-02-28 | 分类于 ---书籍 | 道德经—微信读书《道德经》详解—processon道德经—processon道dào 汉语汉字德dé 汉语汉字经jīng 汉语汉字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251252253254255256257258259260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30331332333334335336337338339340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361362363364365366367368369370371372373374375376377378379380381382383384385386387388389390391392393394395396397398399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2042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30431432433434435436437438439440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50451452453454455456457458459460461462463464465466467468469470471472473道,德,经,三字合起来。就是说,宇宙中存在着一个亘古不变的永恒的大道,人行于道上,叫做德。阐述这个道理,以及怎么把握并行走在这个道理上的方法的不朽著作,叫做道德经。 - 道:道路,路有很多条,但只有一条是正道,所以道即一,一生二 道生阴阳。 - 德:行正 目正 心正。 - 经:取自纺织,纵线经线不动,纺织横线纬线动,所以经就是指不变的东西。########################################################################################################### 道篇 ############################################################################################################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能用言语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道”;能形容出来的“名”,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名”。=> (2022-02-28 07:19:52 道)# 2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以顺应自然的心态处理世事,施行不发号施令的教化。=> (2022-02-28 07:20:33 顺应自然,不发号施令去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让万物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强加干涉,生养了万物却不占有它们,培育了万物却不仗恃、炫耀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万物但不自居有功。=> 正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业才不会失去什么。=> (2022-02-28 07:21:15 不炫耀,不居功,无得失。)#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崇尚贤德才能之人,使百姓不因此相争。不以难得稀有之物为珍宝,使百姓不因此而做偷盗之事。不炫耀能引发欲望的财物,使民心不为此受到迷乱。=> (2022-02-28 07:33:58 不争,不偷,不迷乱。)# 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它不露锋芒,消解纷争,与日月其光,与万物同尘。=> (2022-02-28 07:41:28 做一位平民,不显山露水。)# 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言辞政令越多,反而会加速国家的败亡,不如保持少言虚静。=> (2022-02-28 07:45:40 奥卡姆)=> (2022-02-28 07:52:47 言多必失。)# 7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众人之后,他的所得反而先于众人;把自己置之度外,反倒得到保全。=> (2022-02-28 08:07:38 圣人,不争,不敌。)#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尚的品格就像水,水能够滋养万物而不争先。=> 因为他不与万物相争,所以就无过失。=> (2022-03-01 07:56:41 与人为善,低调,而不争。)#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与其装得过满而溢出,不如及早停止灌注;=> 器具打磨得太锋利,不会长久得以保持。纵然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够将他守住;=> 因富贵而骄横,必定会给自己留下祸患。功成身退,才是顺应自然的大道。=> (2022-03-01 07:59:58 满招损,谦受益。功成身退。)# 10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创造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却不自恃有功,长成万物却不把持主宰。这就是最高深的德行。# 11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给人方便之利,“无”发挥着作用。=> (2022-03-01 08:23:01 无中生有。 ===> 揉和黏土制成陶器,正是因为它留有中空的部分,才成就了它的用途。开凿门窗建成居室,正是因为它中间是空的,才成就了房屋的用途。)#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纷繁的韵律使人两耳失聪,盛美的佳肴使人胃口损伤,纵情于打猎使人心浮意狂,稀世的珍品使人行为不端。=> 所以圣人只求温饱而不追逐名利和声色之娱。所以远离浮华而选择简单知足的生活。=> (2022-03-01 08:33:16 想到了陶渊明 ===> 人生苦恼的根源就在于多欲,欲望不止,而且变本加厉。做到绝欲不可能,也没必要,但如果做到清心寡欲,就会获得生命的真正自由和快乐。)=> (2022-03-01 08:38:14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孔子一生追求道德,生活俭朴。饮食简单,饱腹而已。孔子曾经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食物仅求温饱,居住只求安居,积极做事,谨慎说话。)=> (2022-03-01 08:37:41 陶渊明: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 对于那些有志于学,追求圣德但以清贫为耻的人,孔子认为太过贪欲,采取不理睬、不交谈的态度,即所谓“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孔子不屑与这些人交往。)# 13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得到宠信就感到惊喜不安,失去宠信就感到恐惧害怕,所以说受宠与遭辱都同样震惊。=> (2022-03-01 08:45:05 无欲则刚 ===> 古语说“无欲则刚”,淡泊寡欲的人,自然活得更从容坚强。)=> (2022-03-01 08:49:09 宠辱皆忘。不要作茧自缚。 ===> 常人总是耽于荣辱,受此迷乱,不能自拔,这无异于作茧自缚。)# 1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用今天的事物去执行这亘古的道。=> (2022-03-01 09:00:27 今日如古代,不同于外在。 ===> 其实,我们生活的时代,与古代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同的只是外在的物象和形式。很多话,很多道理,老祖宗都已经说过了,甚至说完了,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循古道,传承大道,灵活地将先人的智慧运用到今天的生活。)# 15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正因为不崇尚盈满,所以能推陈出新。=> (2022-03-02 07:19:50 大智若愚)=> (2022-03-02 07:21:47 事情有分寸,不必追求完美。 ===> 世人贪心不足,往往陷入对完美、美满的追求中而不能自拔,却没一人能够如愿。月满则亏,人生没有圆满。所以,做人做事要保持分寸感,掌握好自己的平衡,不能做尽了。这也是保持生命力的必然要求,所以不必追求完美。)# 16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天下万物,都要返回到它最本初的状态。=> (2022-03-02 07:47:56 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2022-03-02 07:53:52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 诸葛亮一生崇尚宁静,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 17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信服他。统治者悠闲自在,不随意发号施令,等到事情办成功了,百姓都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2022-03-05 10:29:28 诚信不足的人,自然会失去信任。)=> (2022-03-02 08:01:12 人要诚)=> (2022-03-02 07:58:36 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以形立物,故功成事遂,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大道被废弃了,才提倡仁义。智谋机巧出现了,才会产生狡诈虚伪。=> (2022-03-02 08:15:51 有不如无。)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家庭六亲不和睦,才知道是谁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看出所谓忠臣。=> (2022-03-02 08:07:34 不好,才会想着好。)# 1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外表单纯而内心淳朴,少有私心降低欲望。=> (2022-03-02 08:17:37 适可而止,避免聪明反被聪明误。 ===> 要求越多,规定越多,标准越多,问题越多,越描越黑,越理越乱,聪明反被聪明误。)=> (2022-03-02 08:18:42 减欲守我。 ===> 在喧嚣的人世中,一个人只有减少欲望和私心杂念,善于内观反省,净化自己,保持本性,永守自我的精神家园,才不至于被污染得面目全非,失去自我,从而拥有轻松自在的人生。)=> (2022-03-02 08:19:51 舍己为人,无私。 ===> 真正的智慧,不是乱真的虚伪,不是钻营利己的机巧心,而是把这种智慧放大,用于正途,不仅为自己,更为普通大众。这是真正的大智慧。纵观那些成就非凡的伟人,无不如此,他们不屑于利己的机巧伎俩,而保持真诚如赤子的本性,其目光和智慧的触角更远大,所以走得更远。)# 2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世人都自我炫耀,我却糊里糊涂。世人都工于算计,我却茫然无知。心是那样辽阔,就像大海无边无缘;思绪就像疾风劲吹,飘扬万里没有尽头。众人都各有所用,我独显得鄙劣无能。我是这样的与众不同,看重寻求道的滋养。=> (2022-03-02 08:35:49 我独异于人。)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众人都富足有余,而我却一无所有。众人都有所作为,唯独我愚顽而笨拙。=> (2022-03-02 08:37:24 众人皆醉我独醒。 ===> 老子洞察世间万物,看淡名利富贵,所以他甘处人下,不与世人争名夺利,而是保持本性,执道而行,淡泊无为。这种独异于人,众人皆醉我独醒,绝不与人同流合污的生活姿态,是老子思想的精华,也是他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方式。)=> (2022-03-02 08:37:47 对立只是一瞬间的相互转化,是一念之间形成的差别而已,并无本质的区别。 ===> 世人都把美丑好坏善恶等事物看成对立的两极,都好高骛远,争名夺利。而在老子的眼里,所谓的对立只是一瞬间的相互转化,是一念之间形成的差别而已,并无本质的区别。所以他从不去对立地看待这些对立面,始终不去追逐人们争相追逐的东西。所以他保持本性,顺其自然,顺道而行,让生命处于一种丰富宁静、自然无为、自在悠闲的状态。)=> (2022-03-02 08:39:10 韬光养晦,大智若愚。 ===>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一路昂首挺胸、高歌奋进、志在必得的姿态并不可取,相反,低调谦卑,甘于寂寞,隐藏锋芒,潜居抱道,待时而动,才更容易获得成功。这也是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的道理所在。)=> (2022-03-02 08:44:15 神龟供奉 或 游弋 ===> “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用竹箱子装起它,盖上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位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遗骨被高高地供奉起来,还是宁愿活着时在泥水中自由游弋呢?”)=> (2022-03-02 08:45:06 猫头鹰护腐鼠怕凤凰 ===> “你听说过南方一种叫凤凰的鸟吗?这凤凰展翅而飞,从南海飞到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吃,非醴泉不喝。这时,有只猫头鹰正美美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它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生怕美食被夺去。你说这可笑不?”)#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容易充盈,陈旧反能更新;欠缺就能获得,贪多反而迷惑。=> (2022-03-05 10:27:32 无则有)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不固持己见,所以能认清事物本相。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炫耀,所以能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足发展。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2022-03-05 10:27:55 不争之争)# 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少言辞政令,是合乎自然之道的。所以狂风不会一直刮,暴雨不会一直下。=> (2022-03-05 10:28:39 顺应自然。贵言,无为而治。)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诚信不足的人,自然会失去信任。#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起脚跟想站得高,反而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走得快,反而走不远。=> (2022-03-05 10:30:04 凡事有度,待机而动。不动则已,动则一鸣惊人。)#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有物浑然一体,先于天地生成。无声而又无形,独立长存从不改变,循环运行永不停,可以说是天地之本根。=> 我不知它的本名,给它取号叫“道”,勉强取名叫“大”。=> (2022-03-05 10:31:14 道先于天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2022-03-05 10:31:46 老子思想中的精华:法天效地、乐天知命、顺应自然,追求天地人合一的生存状态和境界)=> (2022-03-05 10:33:08 郑成功:天时地利 ===> 郑成功的做法,就是“人法地”,他充分察看天时、地利,调研各种情况,所以才能最终得胜。)# 26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轻举就会丧失根本,躁动就会丧失主宰。=> (2022-03-05 10:34:31 只有平衡好自己内心的小宇宙,以不变应万变,让心保持沉静,沉稳而行。)# 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言谈的人,不会留下破绽;=> (2022-03-05 10:49:15 有教无类)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因此善人是善人之师,不善人是善人之资。=> 不尊重老师,不珍惜其借鉴的对象,再聪明也会陷于糊涂。# 2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明白什么是刚强,却安于雌柔,甘心处在天下的溪谷。甘守溪谷,永恒的道德就不会远离,从而回归到赤子的天真无邪之态。=> 明白什么是明亮,却安于冥暗,甘心成为天下的模式。甘守这种模式,永恒的道德就不会出差错,从而回归到无始终的无极之态。=> 明白什么是荣耀,却安于卑辱,甘心处于天下的低谷。甘守低谷,永恒的道德就会充足,从而回归到混沌淳朴之态。=> (2022-03-05 10:58:14 雄雌于婴,黑白于无极,荣辱于朴。)=> (2022-03-05 11:00:11 低调、谦卑、忍辱(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委曲求全,明哲保身) ===> 强调低调、谦卑、忍辱,不是叫人不思进取,消极避世,软弱受欺,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和修养。因为在复杂竞争的社会,在不得时机时,很多时候需要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委曲求全,明哲保身,否则,只能是白费徒然之功。)# 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想治理天下而强行为之,我看他达不到目的。=> (2022-03-05 12:00:32 适其性,顺其道)# 30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善用兵者达到目的就行,不敢用兵力来逞强。=> (2022-03-05 12:06:23 不战则胜)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成功了不要自高自大,成功了不要夸耀,成功了不要骄傲,成功了也是出于不得已,成功了不要因此逞强。=> 事物过于强大了就会走向衰竭,这是不合乎道的。=> (2022-03-05 12:07:13 不要太膨胀 ===> 物壮则老、不可强力为之的道理。事物都是物极必反的,一面到了尽头,就会走向反面。)# 31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兵器,是不祥之物,君子不用,不得已才使用它。应当淡然处之,得胜了也不要得意。=> (2022-03-05 12:15:45 君子不得已才会动手)=> (2022-03-05 12:14:33 胜而不美:打孩子,孩子听话了也是不美的)# 32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万物开始制作就有了名。既然已经有名,就应知道有个限度。知道这个限度,就能避免危险发生。=> (2022-03-05 12:37:51 无名无形,制于有名有形 ===> 始,道也。有名,万物也。道无名能制于有名,无形能制于有形也。)#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知人,是智慧的。能自知,是高明的。=> 能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能自胜,是坚强的。=> 能知足,是富有的。能自强,是有志气的。=> 能不失其根本,能得长久。死后精神不死,才是真正的长寿。=> (2022-03-05 12:50:51 自我认知)=> (2022-03-05 12:51:17 人活着就是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人生要寻找的,其实也是自己。)=> (2022-03-05 12:52:00 找到自己 ===> 社会是充满竞争的,我们奋斗,总以为是在战胜别人。其实不然,我们一生都是在战胜超越自己。一个人只有自知、自胜、自强、自足,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才能真正战胜别人,立足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得自在的人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34功成不名有。=> 成就功业却不占有名誉。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正因它始终不认为自己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 (2022-03-05 12:55:00 不居功)# 35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但大道的本身,是淡而无味的。看不见,听不见,然而用它,却用不完。=> (2022-03-05 12:57:27 最美的,往往是最单纯的;最深刻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最有魅力的,往往不是外表,而是内在。)#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想让它收缩,必先使它扩张;要想让它削弱,必先使它加强;要想让它废弃,必先使它兴举;要想将它夺取,必先设法给与。从细微中发现变化,柔弱就能战胜刚强。=> (2022-03-05 16:50:56 反其道行之)=> (2022-03-05 16:50:23 道的相辅相成)# 37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没有贪欲而回归清静,万物就能自然安定地发展。=> (2022-03-05 16:51:23 不要心浮气躁,没什么用,让它自然发生)########################################################################################################### 德篇 ############################################################################################################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不自居有德,所以有德;下德拘守于德,所以没有德。=> (2022-03-05 16:52:17 大德不显德)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所以,大丈夫取忠厚而不取浅薄,取实在而不取浮华。=> (2022-03-05 16:53:27 大丈夫要实在纯厚)# 39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想要贵就得以贱为根本,想要高就得以下为基础。=> (2022-03-05 16:55:56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需要从一而起,而且需要执一而终)# 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的运动是反复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伟大的成就总是最后才完成;最大的声音反而听不到;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 (2022-03-05 17:08:13 经过磨砺和奋斗的成功,往往如铁棒磨针,总是大器晚成。)# 42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所以对于事物而言,有时减损它却反而使它得到增益,有时候增益它却反而使它受到减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别人教导我的,我也拿来教导人:“强暴的人不得善终”——我把这样的话当作教人得根本。=> (2022-03-05 17:20:36 别人拿来教的,我也拿来教)# 4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是能驰骋于天下的最坚强的东西。# 4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誉和生命相比哪个更值得珍惜?生命和财物相比哪个更重要?得到名利和失去生命哪个更有害?=> 过度追逐名利必定要付出更大代价,过多积聚财富必定导致更惨重的损失。=> 所以要知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害,这样才能长久。# 4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最笔直的东西看去弯曲,最灵巧的人看去笨拙。=> (2023-05-12 11:41:07 大智若愚)# 46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罪莫大于放纵欲望,祸莫大于不知足,错莫大于贪婪。所以知道满足的这种满足,就是永远的满足了。=> (2023-05-12 11:43:27 知足常乐)# 47不出户,知天下;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足不出户而知天下大事。走得越远,明白得越少。# 4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天减少。=> 减而又减,最后达到“无为”的境地。# 49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善良的人要加以善待,不善良的人也要加以善待,这样最终就得到了善。=> 诚实的人要加以信任,不诚实的人也要加以信任,这样最终就得到了诚信。# 52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堵塞欲望之口,关闭欲望之门,终身不会有烦劳。=> 如果开放欲望之口,就会增添纷扰,终身不可救治。# 53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大道很平坦,而人们偏爱走邪径。# 5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的智者不夸夸其谈,高谈阔论的并非智者。# 5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灾祸的旁边,可能就有幸福;幸福的里面,可能就有灾祸。# 59治人事天,莫若啬。=> 治理人民,事奉天道,没有比吝惜更好的办法。# 61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所以有的自居在下面而能取得拥护,有的自居在下面而能获得接纳。=> 这样两者都能满足自己的要求,那么成大事者就更应该自居于下面。# 6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美好的言辞可得到人尊重,高尚的品行有益于人们。# 63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把小看作大,把少看作多,以恩德来报答仇怨。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解决困难从容易入手,做大事从小事入手。天下难事必从容易做起,天下大事必从细事做起。=> 故而圣人始终不自为大,所以能成就其伟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轻易许诺必定失去信任,轻视问题必定遇到更多困难。=> 故而圣人总是重视困难,所以最终无难事。# 64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处理问题当在没发生时,治理国家当在没发生混乱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树,生于微小的根芽;九层的高台,起于一堆堆泥土;千里的远行,始于脚下第一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所以要善始善终,把最后当成开始时一样慎重,这样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66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所以圣人在上统治百姓,就要以谦下姿态对待百姓;圣人要在前领导人民,就要把自身利益放在百姓之后。=> 所以,圣人在上而百姓没有沉重负担,圣人在前而百姓没有受害。=> (2022-12-10 17:02:50 有问题你出来,有好处你退后。)# 6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有三件宝贝,对它执守而珍视:第一叫慈爱,第二叫节俭,第三叫不敢为天下先。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现在的人放弃慈爱而取勇武,丢下节俭而取铺张,舍弃退让而争先,结果是死路一条。=> (2022-12-10 16:57:03 慈爱,节省,退让。)# 6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善于为将帅者不崇尚武力。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被人激怒。善于取胜的人不与人对抗。善于用人者对人谦下。=> 这就叫作不争的品德,这就叫作借用他人的力量=> (2022-12-10 16:46:25 不争之争,是谓德。)# 69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兵家说:我不敢主动出击而宁愿防守,不敢前进一寸而宁可后退一尺。=> (2022-12-10 16:42:24 以退为进。)# 70知我者稀,则我者贵。=>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能效法于我的人就更可贵了。# 71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毛病是一种病,所以就没有毛病。# 7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权威时,那么就危险了。# 7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勇于敢的就会死,勇于不敢的就会活。=> (2022-12-10 15:29:33 牛逼你就死,不死是还没碰到。(今天唠还跟我说,他同学网吧被别人杀了,))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网广大无边,稀疏却无所漏失。# 77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过多了就加以减损,过少了就加以补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道运行的法则,是减损有余来补给不足;人世的规矩却不是这样,是减损不足来供奉有余。# 7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可是攻克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能胜过水的,因为水的本质是无法改变的。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弱胜强,柔胜刚。天下无人不知,但没人能做到。=> (2022-12-10 15:07:55 知行合一,难为之。)# 79和大怨,必有余怨=> 调解很大的怨恨,必然还留有余怨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大道没有亲疏,永远伴随着德善之人。=> (2022-12-10 15:04:41 你善良,大道与你同在。)# 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真实可信的话并不好听,好听的话反而不可信。善良的人并不善辩,善辩的人反而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圣人无私,总是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拥有更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道利于众生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惠济大众而与世无争。=> (2022-12-10 14:58:30 圣人不争)【日期标记】2023-05-12 17:17:32 以上同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