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

微信读书

感悟

1
2
3
4
5
6
7
8
9
2023-05-29 18:32:20
早起也看过视频说过,
前半部分比较好看,很易读,感觉文笔很棒,
从弃教,写作,反省,寻找为什么而活?
四种人算是高潮,
后面感觉读不下去了,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感觉作者像是疯了一样,

从一开始发现自己不好,像是寄生虫,到追求叔本华虚无的答案:从科学到生活,最后到教会。
最后认为,劳动才是好的。

文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 生命就像一个圆 
从起点出发,日夜不息
最终,却回到原点,一切努力成为徒劳
那么,生命旅程的意义是什么?

>> 当人拥有了健康、财富、爱情、事业时,死亡却无法避免,这种吞噬一切的毁灭,能把人生所有的追求变成徒劳,那么生存的意义何在?

>> 背诵教义、去教堂礼拜是应该的,但别太认真。

>> 一个人往往会活得很久,他自认为心中会完整地保存着童年时学过的教义,其实到时候这些教义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 当生活和知识的光芒融化这座虚假的大厦时,有的人已经发现并扫除了它,有的人仍旧没有意识到。

>> 现在,当我想起那段往事,依然能够清楚地回忆起,除动物本能之外,能够推动我生活的动力是──也是我当时唯一真实的信仰──“自我完善”。但是“完善”究竟是什么,它的目的为何,我说不清楚。
>> 我努力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所有我能学的知识,学习生活必需的知识;我努力地完善自己的意志,给自己制定一些准则,并努力去遵守;改善自己的身体,通过各种体育运动使自己更有力量,动作更灵敏;克服各种困难来培养自己的韧性,使自己的内心更强大。我认为,所有这些都属于完善。当然,最根本的是道德的完善④,但是没过多久,这一切都变成了“一般”的完善。
>> 不是希望在自己或是上帝面前表现得更好,而是希望在别人面前能够出人头地。很快这种愿望又被另一种愿望所代替,即要比别人更有名、更有地位、更有钱。

>> 回望这些年,伴随记忆而生的都是诚惶诚恐、极端厌恶和痛彻心扉。战争中我残忍杀戮,给对手设套决斗,而后毙之。赌博输钱,剥削农民的劳动,然后将其处死。荒淫无度,谎话连篇,偷鸡摸狗,信口雌黄,私通旁族,纵饮无度,凶残暴戾,戕害人命……没有一种罪行我没干过,人们却以此来夸奖我。
>> 在这期间,由于爱慕虚荣和贪恋金钱,我开始写作。在我的作品中,写的都是生活中发生的事。为了猎取功名利禄(我写作的目的),我在写作过程中故意隐藏了美好的一面,把丑恶的一面展露在世人面前,我就是这样做的。

>> 我是艺术家,是诗人,我笔耕不辍,我教书育人,可我却不知道自己教的是什么。人们因此给我金钱,我便拥有了锦衣玉食、豪宅美女、社会地位。于是乎事情也就成了这样——只要是我教的,人们就认为是好的。

>> 我碌碌无为地活,兜兜转转地过,不经意间进入一个深渊,并且清楚地看到,除了死亡前面什么都没有。不能停下脚步,不能回头,也不能闭上双眼不看前方的万劫不复。除了生活和幸福的幻象,除了真正的苦难和死亡,前方什么都没有。

>> 如果我是一个生活在森林里的人,即使知道这个森林没有出路,我也能生存下来;但是我不是那个生活在森林里的人,我是那个在森林里迷路的人,由于迷路,恐惧如影随形,我开始不知所措,希望选出一条出路,我也知道,每一步都能使自己更加迷乱,但还是不得不在林中徘徊辗转。

>> 每次自然科学涉及这种终极原因,往往得出的结论都是无关紧要的废话。

多有智慧,就多有烦恼;增加知识,就增加忧伤。

>> 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去的人毫无所知,也不再得赏赐,他们的名无人纪念。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早就消灭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时尚,他们永不再有份了。

>> 释迦牟尼是一位年轻幸福的王子,他从来不知道何为衰老、疾病和死亡。一次他乘车出去游玩,看到一个牙齿掉光、口水横流的可怕老人。在此之前不知道何为“衰老”的王子很惊讶,他问车夫,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个人会落到如此可怜、令人讨厌、不成体统的地步?当他知道这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就连他这个年富力强的王子以后也无法逃脱时,便再也没有心情游玩了,下令回去,好好思考这一问题
>> 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冥思苦想了几天,大概是找到了某种安慰,他又兴高采烈幸福地出去游玩了。但这一次,他遇到一个双目浑浊、脸色发青的人,他瑟瑟发抖,显得疲惫不堪。由于王子不知道“疾病”这一说,他又一次停下来问,这是怎么回事?当他知道这是疾病,每个人包括他自己,这个健康幸福的王子也会病成这样时,他又无心游玩了,下令回去,重新寻求安慰
>> 后来,大概是找到了安慰,他又一次出去游玩了。但这第三次,他又遇到了新情况。他看见一辆车上拉着一个东西。“这是什么?”他又问。“死人。”别人回答说。“什么是死人?”王子问。人们对他说,死人就和那个人一样。王子走到死人跟前,掀开布打量着他。“他以后会怎么样?”王子问道。人们告诉他说,死人会被埋到土里。“为什么?”因为他再也不会活过来了,他将变得腐臭,生满尸虫。“每个人都注定这样吗?我也会这样吗?我也会被埋在地下,变得腐臭,被尸虫啃食?”“是的。”“走!回去!我不游玩了,再也不会出来游玩了!”

>> “世间一切,无论是智是愚,是穷是富,是喜是悲,都是虚空。人死之后,会带走一切,因此是荒唐。”所罗门

>> 实际上,早在很久以前,从有我所知的生命之时起,人们就生活着,并且了解生命空虚的论断,这些论断在我面前展示了生命毫无意义的一面,但是人们仍旧活着,并且赋予了生活某种意义。从人们开始某种生活时起,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的这种意义,他们这样生活,并且把这种活法传给了我。我身上和我周围的一切,不论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是他们的知识成果。那些我用来讨论和谴责生活的思想武器都不是我制造的,而是他们制造的。多亏他们,我才得以出生、受教育、长大。他们挖出了铁矿,教会人们伐木,驯服牛、马,教会人们播种以及如何群居,制定了生活的秩序。他们教会我思考和交流,而我就是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他们养育我、培养我、教导我,我用他们的思维和语言来思考问题。最后我向他们证明,他们毫无意义。“这里有些不对劲儿。”我对自己说,“我好像哪里错了。”但是究竟错在哪了,我无论如何也找不到。

>> 第一种解决方法就是无知
>> 这种无知表现在对于生命中的荒谬和罪恶一无所知。这类人大部分是妇女,或者非常年轻的人,或者非常愚蠢的人,他们还不理解叔本华、所罗门、佛所遇到的那类有关生命的问题。他们既看不到垂涎自己很久的巨龙,也看不到啃食他们赖以生存的树枝的老鼠,只是自顾自地吮吸那点蜂蜜。当然这样的享受只是一时的,一旦他们发现了巨龙和老鼠,这些甜蜜也就不复存在了。

>> 第二种解决方法就是享乐
>> 这种享乐也就是,已经了解生命的绝望和困境之后,毅然决然地享受现在的幸福,既不理会前方的巨龙,也不看身边的老鼠,心安理得地用最舒服的方式舔食蜂蜜。树枝上蜂蜜越多,他越是吃得忘乎所以。

>> 第三种方法就是借助力量和能量
>> 这种方法就是明白了生命的罪恶和荒谬之后,毁掉生命。少数意志坚定的人是这样做的。当他们清楚地意识到生命是拿他们开的一个愚蠢的玩笑时,明白死者比生者更幸福时,领悟到最好一切都不存在时,他们就会立刻结束这个愚蠢的玩笑。结束的方法很多:上吊、投河、用刀刺进心脏、卧轨。现在我们这类人中采用这些手段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大部分处在精力最为充沛的青壮年,还没有养成那些摧毁理智的坏习惯。我觉得这是最值得采用的方法,我也希望这样做

>> 第四种方法就是懦弱
>> 这种懦弱在于,即便意识到生的罪恶和荒谬,知道未来什么也不会得到,仍然继续苟活。这类人知道死比生好,但却没有能力尽快去结束这场欺骗,结束自己的残生,而且似乎还在期待些什么。这是一种懦弱的方法,因为我既然知道这是最好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又触手可及,为什么不付诸行动呢?我就是这样的人

>> 一种方法是:没有意识到生命的毫无意义、空洞和罪恶,没有意识到死了更好。我不能不了解这一点,既然让我知道了,那我就不能对其视而不见了。
第二种方法:按照现有状况去过活,不去考虑未来,但是我做不到。当我知道衰老、死亡、痛苦后,就像释迦牟尼一样不能去狩猎了。我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除此之外,我不再对短暂的偶然性感到高兴,即便是这些偶然能够给我带来瞬间的满足。
第三种方法:知道生命的罪恶和荒谬之后,停止生活并自杀。我明白这些,但是到底我还没有自杀。
第四种方法:像所罗门和叔本华一样生活。即便是知道生命就是拿我开的一个愚蠢的玩笑,却依然活着,像往常一样洗脸漱口、穿衣吃饭、侃侃而谈,甚至还写作出书。这些令我感到厌恶和痛苦,但是我依然处于这种状态。

>> 《福音书》中找到的真理:相对于光明来讲,人们更喜欢黑暗,因为他们所谓的事业就是罪恶。任何一个做坏事的人都憎恨光明,不会走向光明,为的就是自己的丑事不被公诸于众。

>> 如果把一个衣衫破旧、饥饿潦倒的叫花子从街头十字路口领到一个美丽农场的凉棚下面,给他吃饱喝足,然后让他上下扳动一个手柄,显然,在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被带到这里,为什么要扳动手柄,整个农场建造是否合理之前,他首先应该扳动这个手柄以顺从主人的意志。如果他扳动了这个手柄,他就会明白,这是一个水泵,水泵把水抽上来后,水就顺着地里的垄沟流淌。此后他被从有水井的凉棚里领走做别的事,他将去采摘果子,沉浸到主人的欢乐中,所做的事情越来越高级,越来越了解农场的布局,并且参与其中,他永远也不会想到问一下,为什么他会在这里,无论如何也不会去责怪主人。因此,那些按照主人意愿做事的人是不会责怪主人的,那些被我们称为“畜生”的平凡人、工人、文盲也不会去责怪主人。而我们这些聪明人,吃着主人的,却不按照主人的意愿行事,我们非但不做,反而围坐在一起议论着:“为什么要扳动那个扳手?要知道这是很愚蠢的。”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想到最后就是主人很愚蠢,或者他根本就不存在,而只有我们是聪明人,只不过生不逢时罢了。

>>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被放在一艘小船上,小船离开我不熟悉的河岸,沿着指定的方向去对岸。他们把我一个人留在船上,并把船桨交到我毫无经验的手上。我像要死了一样拼命划着桨,越是靠近河的中心,水流就越湍急,使我难以靠近目标。遇到越来越多和我一样的船夫,他们拿激流也是毫无办法。有一部分人继续划桨,有一部分人扔掉了桨。也有一些满载乘客的巨轮,一些与激流抗争,其他的则随波逐流了。
>> 我看着那些顺流而下的人,越是奋力划桨,越是忘记已经指出的方向。到了激流的中心,夹在顺流而下大小船只中间的我,已经彻底失去方向,也丢了桨。我四面八方的人欢声笑语,扬帆划桨顺流而下,他们安慰着自己和我,说就这一个航向。我相信了他们,开始和他们一起划。激流把我冲得很远很远,我听见了礁石在咆哮,我应该会在这些礁石中间船毁人亡,而且我看见他们中的一些船已经触礁了。我明白过来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缓不过神来,我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我看见自己面前的死亡,跑到它跟前,有些恐惧,四周也看不到生的希望,并且也不知道我应该做些什么。但是我回头望去的时候,看见了无数条小船,他们没有停止,而是用桨顽强地与激流抗争。我想起了岸,想起了桨,想起了航向,于是我开始逆流而上,往岸边划去。
>> 河岸就是上帝,航向就是传统规矩,桨是我划向对岸与上帝面对面的自由。

>> 1879年以上是我三年前写的,这部分内容将会发表。

>> 我的心缩成一团,感到恐惧。往下看时,觉得太可怕了。如果再往下看,我觉得现在就会从最后一根吊带上滑下去摔死。我不去看,但是不看更糟,那样就会想:当我从最后一根吊带上滑下去,结果会是怎样?由于恐惧,我失去了最后的支撑,整个人顺着后背的绳子慢慢地往下滑,随时都可能掉下去。

笔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忏悔录》
列夫·托尔斯泰
93个笔记

# 导读

>> 生命就像一个圆
从起点出发,日夜不息
最终,却回到原点,一切努力成为徒劳
那么,生命旅程的意义是什么?

>> 为此他烦闷不已,祈求解脱。他寻找各类人帮助,读了很多书,学习了很多知识,深入思辨,但是他越是思考,这种痛苦就越是挥之不去。在给地质学家斯特拉霍夫的信中,他发疯似的抱怨自己的痛苦。1879年秋,在参观完谢尔吉耶夫圣三位一体修道院和基辅洞窟修道院后,托尔斯泰决定讲述自己新的世界观。

>> 当人拥有了健康、财富、爱情、事业时,死亡却无法避免,这种吞噬一切的毁灭,能把人生所有的追求变成徒劳,那么生存的意义何在?

# 不信教的叛逆者

>> 背诵教义、去教堂礼拜是应该的,但别太认真。

>> 一个人往往会活得很久,他自认为心中会完整地保存着童年时学过的教义,其实到时候这些教义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 当生活和知识的光芒融化这座虚假的大厦时,有的人已经发现并扫除了它,有的人仍旧没有意识到。

>> 现在,当我想起那段往事,依然能够清楚地回忆起,除动物本能之外,能够推动我生活的动力是──也是我当时唯一真实的信仰──“自我完善”。但是“完善”究竟是什么,它的目的为何,我说不清楚。
>> 我努力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所有我能学的知识,学习生活必需的知识;我努力地完善自己的意志,给自己制定一些准则,并努力去遵守;改善自己的身体,通过各种体育运动使自己更有力量,动作更灵敏;克服各种困难来培养自己的韧性,使自己的内心更强大。我认为,所有这些都属于完善。当然,最根本的是道德的完善④,但是没过多久,这一切都变成了“一般”的完善。
>> 不是希望在自己或是上帝面前表现得更好,而是希望在别人面前能够出人头地。很快这种愿望又被另一种愿望所代替,即要比别人更有名、更有地位、更有钱。

# 哗众取宠的作家圈

>> 这些作家以人类导师自居,却在不知道教什么的情况下教育民众。除了谋金钱和声誉,到底还为了什么写作?
>> 什么时候有机会,我会详述我年轻时代的十年中感人肺腑并发人深省的经历。我想,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经历。

>> 回望这些年,伴随记忆而生的都是诚惶诚恐、极端厌恶和痛彻心扉。战争中我残忍杀戮,给对手设套决斗,而后毙之。赌博输钱,剥削农民的劳动,然后将其处死。荒淫无度,谎话连篇,偷鸡摸狗,信口雌黄,私通旁族,纵饮无度,凶残暴戾,戕害人命……没有一种罪行我没干过,人们却以此来夸奖我。
>> 在这期间,由于爱慕虚荣和贪恋金钱,我开始写作。在我的作品中,写的都是生活中发生的事。为了猎取功名利禄(我写作的目的),我在写作过程中故意隐藏了美好的一面,把丑恶的一面展露在世人面前,我就是这样做的。

>> 我是艺术家,是诗人,我笔耕不辍,我教书育人,可我却不知道自己教的是什么。人们因此给我金钱,我便拥有了锦衣玉食、豪宅美女、社会地位。于是乎事情也就成了这样——只要是我教的,人们就认为是好的。
>> 但是,那样生活到第二年,尤其是第三年后,我开始怀疑这种信仰的正确性,并且开始检视它。第一个让我怀疑的理由就是,我发现信徒们彼此之间矛盾四伏。
>> 奇怪的是,虽然我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信仰就是谎言,并且否认了它,但是人们赋予我的一些头衔我没有否认:老师、艺术家、诗人。我天真地以为,我就是诗人,是艺术家,我就能教任何人,虽然自己也不知道教什么。我就这样做了。由于和这些人接触,我身上滋生了一种恶习——与日俱增的高傲和疯狂的自信,甚至达到了一种病态,我断定自己的使命就是教化人类,虽然不知道教什么。
>> 匪夷所思是吧!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尽可能多地获得金钱和赞扬,才是我们藏在内心深处的出发点。
>> 现在我明白了,我们的举止和疯人院里的疯子没有任何差别,但当时我只是隐隐约约地怀疑这些。像所有的疯子一样,我把所有人都称为疯子,除了我自己。

# 我过得不太好

>> 我开始迷茫、沮丧、丧失理智,受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困扰,那就是:我为了什么而活?
我就这样在丧失理智的状态中生活了六年,直到结婚为止。

>> 评判善恶的标准不是他人的言行,也并非是否进步,而是我的心和我自己。

>> 但是,这些只是偶尔的怀疑罢了,事实上我还是继续生活,信仰这种进步。“万物都在进化,我也在进步,至于为何我会与万物一起进步,总有一天会明白的。”那时我应该是这样描述我的信仰的。

>> 那个时候,假如我缺失了另一种我尚未探索但会给我幸福希望的生活──我的婚姻,我就很可能陷入五十岁时候那样的绝望。

>> 在这期间,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家庭、妻子、孩子,以及改善生活水平上。先前对于自我完善的追求,已经演化成对一般意义层面的完善和对进步的追求,现在这种追求更是直接变成了如何让我和我的家庭尽可能地过好。

>> 尽管我认为,文学创作百无一用,但在这十五年间,我依然笔耕不辍。

>> 但是,五年前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开始我很困惑,感觉遇到了生活的瓶颈,仿佛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样去生活,应该做些什么。我迷失了,陷入了无限的沮丧。但这些过去后,依旧像往常一样生活。可是这些困惑经常以相同的形式,重复出现在我的生活中,越来越频繁。这些生活的瓶颈,往往以相同的问题来表达:“生命的目的是什么?生命去向何方?”

>> 有时突然间在脑海里出现这样一个问题:“瞧,已经很不错了,你在萨马拉已经拥有6000俄亩⑤土地和300匹马……你还想要什么?”我茫然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想。或者当我开始琢磨如何教育孩子时,我会突然对自己说:“为了什么目的呢?”或是讨论如何才能让人民丰衣足食时,我又突然对自己说:“但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或者是想想我的作品能给我带来什么荣誉时,我对自己说:“瞧,已经不错啦,你比果戈里、普希金、莎士比亚、莫里哀,还有世界上的所有作家都更有名──那又如何?”我完全无法回答自己,哑口无言。这些问题不能等,现在就要答案。如果我不回答,那就没法生活。然而,答案却没有。
我觉得我的立足之地已经坍塌了,我脚下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我赖以生存的一切也不复存在,什么都没有了。

# 野兽、巨龙、老鼠和蜂蜜

>> 我的生活停滞不前。我能呼吸,能吃,能喝,能睡;同时却又不能呼吸,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睡,行尸走肉一般。因为我已经没有想要满足而又觉得合理的欲望了

>> 无论我想得到什么,从念起的那一刻就知道,不论能否满足这个欲望,最终的结果依然是虚妄。

>> 真相就是──生命是彻底的虚无。

>> 我碌碌无为地活,兜兜转转地过,不经意间进入一个深渊,并且清楚地看到,除了死亡前面什么都没有。不能停下脚步,不能回头,也不能闭上双眼不看前方的万劫不复。除了生活和幸福的幻象,除了真正的苦难和死亡,前方什么都没有。

>>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一个健康幸运的人,觉得不能再继续这样生活了。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指引我摆脱生命的束缚。我不能说我“想”自杀,因为指引我摆脱生命束缚的这种力量比我的区区之想更加强大。这种力量,类似从前对生活的渴求,但方向却是相反的。我所有的力量都在拽我远离生命,自杀的念头很自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和从前改善生活的念头一样,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地吸引我。为了不让这个念头仓促地成为现实,我不得不采用一些狡猾的手段来拖延。我之所以不急于此,是因为我千方百计地想理清头绪,摆脱羁绊。

>> 这就是那时的我,一个被幸运之神眷顾的人,要把一根绳子藏到自己看不见的地方,以防每晚独自脱衣时在横梁上悬梁自尽;不再带着枪去打猎,生怕自己忍不住用这种轻而易举的方式了结了生命。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畏惧生活,迫切地想逃离它,与此同时,对它还抱有希望。

>> 那时,我还不到五十岁,有一位善良的、和我两情相悦的妻子,有优秀的子女,有良田万亩,田产不用我投入劳动就能升值。亲戚朋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尊重我。我被别人赞扬,用不着自欺欺人我也确信自己很有名望。因此,我不仅没有心理、生理上的疾病,相反我的身心更加健康,这种心态我很少在同龄人身上发现。身体方面,我能与农民在割草期一起工作而不落下风;智力方面,我能连续工作八到十小时,并且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 在这种情况下,我却认为我活不下去了。但仍惧怕死亡,因而不得不用一些狡猾的手段,防止自己轻生。

>> 对于任何一种行为乃至我全部的生活,我都不能赋予理性的意义。

>> 我便是这般抓住了生命的树枝。我知道,落入巨龙之口,已是不可避免,它正等着把我撕碎。但是我不明白的是,因何我落到这般受苦受难的田地?我试图去舔这些过去曾给我慰藉的蜂蜜,但现在这些蜂蜜已经不能再令我宽心,那两只老鼠夜以继日地啃噬我赖以活命的树枝儿,巨龙在我眼前十分清晰,我已经感觉不到蜂蜜的甘甜。我看到了迎面而来的巨龙和老鼠,我不能不凝视他们。这不是寓言,对于每个人来说,这是真实存在的、毋庸争辩的、浅显易懂的事实。
>> 那两滴把我的视线从残酷现实中转移出来的蜂蜜,就是对“家庭”和被我称之为“艺术创作”的热爱。而现在,这些已经不再使我感到甜蜜了。

>> 我知道他们在认知过程中每走一步都是走向真相,而真相就是死亡。

>> 但是当我知道生活是无意义并且可怕的时候,镜中的表演已经不能使我感到开心了。就像当我看到巨龙和正在啃咬我赖以生存的树枝儿的老鼠时,任凭蜂蜜怎样甘甜,我都感觉不到了。
但事情不止这样。如果我仅仅知道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我就会心安理得地忍受。我也会认识到,这就是我的宿命。但是我不甘心。

>> 如果我是一个生活在森林里的人,即使知道这个森林没有出路,我也能生存下来;但是我不是那个生活在森林里的人,我是那个在森林里迷路的人,由于迷路,恐惧如影随形,我开始不知所措,希望选出一条出路,我也知道,每一步都能使自己更加迷乱,但还是不得不在林中徘徊辗转。

# 简单的问题不好答

>> 如果死亡终将带走生命的一切,那有什么东西能超越死亡,使我的生命具有永恒的意义?“或许我忽略了些什么,或者有一些误解呢?”我几次对自己说,“这种绝望不可能是人类所固有的。”于是,我开始在人类已经获得的各学科知识中寻找解答。我落地实干,望眼欲穿,我顽强地、夜以继日地寻找,就像一个垂死之人做最后的挣扎。但一无所获。我在一切学问中寻找答案,不仅一无所获,反而相信,那些和我一样在这些知识中寻找生命意义的人,肯定也是一无所获。他们不仅什么也没有找到,反而会更加确信,那个让我痛苦的本原──无意义的生命,有唯一的、无可争辩的、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含义。

>> 我的问题,也就是引导我五十岁时自杀的问题,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问题,小到懵懵懂懂的婴儿,大到繁华看尽的老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问题。没有这个问题,生活就不能继续,就像我在现实中感受到的那样。问题是这样的:“我现在所做的,将来要做的,将会产什么后果?什么是我全部人生的结果?”如今这个问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这样的:“我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要有欲望,为什么要做事?”或者这样来表述 :“我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从而永恒的意义?”

>> 有的学科不打算回答生命问题,只是回答自己科学方面、专业方面的问题,如果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领域,那时你会感叹人类智慧的力量,但是你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它没有回答生命问题的答案。

>> 每次自然科学涉及这种终极原因,往往得出的结论都是无关紧要的废话。

2023/05/29发表想法
2023-05-29 14:00:32 哲学给不了,科学搞不定。何去何从?我只能继续往下看,
>> 因此,不论我怎么样琢磨这些哲学的抽象答案,都没办法得到哪怕是与我想要的答案相近的结论。不是因为科学领域的答案与我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而是因为这里没有答案。即便把全部思维都集中到我的问题上,最终代替答案的,还是原来的问题,只不过问题的形式更加复杂了。

# 生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通过理性的推理,我和苏格拉底、叔本华、所罗门、释迦牟尼这些人类大智慧者得出了对于生命认知的同样的结论。

>> 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毫无意义。

>> 我的生命将会变成什么样?——没什么。

>> 现存的万物为什么存在?我为什么存在?——因为存在,所以存在。

>> 星体的化学成分,太阳朝武仙座的运动,人类和自然万物的起源,无限微小原子的形状,无重极小以太粒子的波动
>> “我生命意义为何”的答案只有一个:“你就是你所谓的生命,你就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粒子的聚合。这些粒子的互动与转化,在你身上产生了你称之为‘你的生命’的那个东西。这种聚合会持续一段时间,然后这些粒子的互动会停止,那么你称为‘生命’的东西也会终止,到时你也没有任何问题了。你只不过是某团东西的偶然聚合,这一小团东西会发展,这种发展被称为‘生命’。这团东西会瓦解,那么它就停止发展了,所有的问题也停止了。”

>> “我们只有离生命越远,离真理才越近。”苏格拉底在临终时这样说,
“我们这些热爱真理的人,在生命中追求什么?是为了摆脱肉体以及肉体生命所产生的一切罪恶。如果是这样,当死神来临时,我们能不高兴吗?”
“智者用尽一生一世来将死亡寻找,所以死亡没有让他们畏惧。”

>> 没有意志,没有表象,也就没有世界。在我们面前就只有空无。

>> “虚空的虚空,”所罗门说,
“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忙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球永远长存……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之。已过的世代,无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人也不纪念。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做过以色列的王。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历练的,是极重的劳苦。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里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至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烦恼;增加知识,就增加忧伤。”

>> 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去的人毫无所知,也不再得赏赐,他们的名无人纪念。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早就消灭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时尚,他们永不再有份了。

>> 释迦牟尼是一位年轻幸福的王子,他从来不知道何为衰老、疾病和死亡。一次他乘车出去游玩,看到一个牙齿掉光、口水横流的可怕老人。在此之前不知道何为“衰老”的王子很惊讶,他问车夫,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个人会落到如此可怜、令人讨厌、不成体统的地步?当他知道这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就连他这个年富力强的王子以后也无法逃脱时,便再也没有心情游玩了,下令回去,好好思考这一问题
>> 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冥思苦想了几天,大概是找到了某种安慰,他又兴高采烈幸福地出去游玩了。但这一次,他遇到一个双目浑浊、脸色发青的人,他瑟瑟发抖,显得疲惫不堪。由于王子不知道“疾病”这一说,他又一次停下来问,这是怎么回事?当他知道这是疾病,每个人包括他自己,这个健康幸福的王子也会病成这样时,他又无心游玩了,下令回去,重新寻求安慰
>> 后来,大概是找到了安慰,他又一次出去游玩了。但这第三次,他又遇到了新情况。他看见一辆车上拉着一个东西。“这是什么?”他又问。“死人。”别人回答说。“什么是死人?”王子问。人们对他说,死人就和那个人一样。王子走到死人跟前,掀开布打量着他。“他以后会怎么样?”王子问道。人们告诉他说,死人会被埋到土里。“为什么?”因为他再也不会活过来了,他将变得腐臭,生满尸虫。“每个人都注定这样吗?我也会这样吗?我也会被埋在地下,变得腐臭,被尸虫啃食?”“是的。”“走!回去!我不游玩了,再也不会出来游玩了!”

>> “肉体的生命就是罪恶和谎言,清除肉体的生命就是幸福,因此我们应该期望这么做。”苏格拉底

>> “生命就是罪恶,它什么都不是,向虚无转化才是生命唯一的幸福。”叔本华

>> “世间一切,无论是智是愚,是穷是富,是喜是悲,都是虚空。人死之后,会带走一切,因此是荒唐。”所罗门

>> “人生就是不可避免的痛苦、衰弱、衰老和死亡,应该使自己摆脱生命,了脱生死。”佛

>> 我在知识中的徘徊不仅没有把我从绝望中拉出来,反而让我更加绝望。一门知识不能回答生命的问题;另一门知识虽然回答了,但却再次印证了我的绝望,并且指出,我得出的结论不是因为我的错误,也不是我病态思维的产物,相反,它向我证明,我想的都是正确的,和人类大智慧者的结论相同。

>> 已经没有什么好骗自己的了。一切都是虚空,没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才是幸福的,死比生好,必须摆脱生命。

# 四种摆脱困境的方式

>> 或无知,或享乐,或毁掉,或苟延残喘,人类就用这四种方法来摆脱生命束缚。

2023/05/29发表想法
2023-05-29 15:28:57 由知识转向生活
>> 由于在知识中找不到解释,我开始在生活中探索,寄希望于我身边的人群。我开始观察像我这样的人,琢磨他们在我身边如何生活,如何处理这个把我带入万劫不复的问题。

>> 第一种解决方法就是无知
>> 这种无知表现在对于生命中的荒谬和罪恶一无所知。这类人大部分是妇女,或者非常年轻的人,或者非常愚蠢的人,他们还不理解叔本华、所罗门、佛所遇到的那类有关生命的问题。他们既看不到垂涎自己很久的巨龙,也看不到啃食他们赖以生存的树枝的老鼠,只是自顾自地吮吸那点蜂蜜。当然这样的享受只是一时的,一旦他们发现了巨龙和老鼠,这些甜蜜也就不复存在了。

>> 第二种解决方法就是享乐
>> 这种享乐也就是,已经了解生命的绝望和困境之后,毅然决然地享受现在的幸福,既不理会前方的巨龙,也不看身边的老鼠,心安理得地用最舒服的方式舔食蜂蜜。树枝上蜂蜜越多,他越是吃得忘乎所以。

>> 第三种方法就是借助力量和能量
>> 这种方法就是明白了生命的罪恶和荒谬之后,毁掉生命。少数意志坚定的人是这样做的。当他们清楚地意识到生命是拿他们开的一个愚蠢的玩笑时,明白死者比生者更幸福时,领悟到最好一切都不存在时,他们就会立刻结束这个愚蠢的玩笑。结束的方法很多:上吊、投河、用刀刺进心脏、卧轨。现在我们这类人中采用这些手段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大部分处在精力最为充沛的青壮年,还没有养成那些摧毁理智的坏习惯。我觉得这是最值得采用的方法,我也希望这样做

>> 第四种方法就是懦弱
>> 这种懦弱在于,即便意识到生的罪恶和荒谬,知道未来什么也不会得到,仍然继续苟活。这类人知道死比生好,但却没有能力尽快去结束这场欺骗,结束自己的残生,而且似乎还在期待些什么。这是一种懦弱的方法,因为我既然知道这是最好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又触手可及,为什么不付诸行动呢?我就是这样的人

>> 一种方法是:没有意识到生命的毫无意义、空洞和罪恶,没有意识到死了更好。我不能不了解这一点,既然让我知道了,那我就不能对其视而不见了。第二种方法:按照现有状况去过活,不去考虑未来,但是我做不到。当我知道衰老、死亡、痛苦后,就像释迦牟尼一样不能去狩猎了。我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除此之外,我不再对短暂的偶然性感到高兴,即便是这些偶然能够给我带来瞬间的满足。第三种方法:知道生命的罪恶和荒谬之后,停止生活并自杀。我明白这些,但是到底我还没有自杀。第四种方法:像所罗门和叔本华一样生活。即便是知道生命就是拿我开的一个愚蠢的玩笑,却依然活着,像往常一样洗脸漱口、穿衣吃饭、侃侃而谈,甚至还写作出书。这些令我感到厌恶和痛苦,但是我依然处于这种状态。

>> 实际上,早在很久以前,从有我所知的生命之时起,人们就生活着,并且了解生命空虚的论断,这些论断在我面前展示了生命毫无意义的一面,但是人们仍旧活着,并且赋予了生活某种意义。从人们开始某种生活时起,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的这种意义,他们这样生活,并且把这种活法传给了我。我身上和我周围的一切,不论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是他们的知识成果。那些我用来讨论和谴责生活的思想武器都不是我制造的,而是他们制造的。多亏他们,我才得以出生、受教育、长大。他们挖出了铁矿,教会人们伐木,驯服牛、马,教会人们播种以及如何群居,制定了生活的秩序。他们教会我思考和交流,而我就是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他们养育我、培养我、教导我,我用他们的思维和语言来思考问题。最后我向他们证明,他们毫无意义。“这里有些不对劲儿。”我对自己说,“我好像哪里错了。”但是究竟错在哪了,我无论如何也找不到。

# 我像一只蹲在井底的青蛙

>> 总之我明白了,如果我想活着,并且明白生命的真谛,那么我不应该在那些已经失去生命意义并且想自杀的人身上去寻找,而应该在亿万人身上去寻找,无论他们活着还是已经逝去。因为这些人正在创造,或者创造过生活,并且能够为自己和我们大家的生活负责。

>> 我不能认为他们不明白问题,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地回答了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也不能认为他们是贪图享乐的人,因为他们生活中的贫穷和痛苦要远远多于富贵和享受。我更不能认为他们浑浑噩噩,虚度自己毫无意义的生活,因为他们清楚地解释了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死亡本身。他们认为自杀才是罪大恶极。

# 平凡的人们握有天机

>> 我开始和贫穷的、平凡的、没有学问的教徒接触,和朝圣者、僧侣、分裂派教徒、庄稼人接触。
>> 我发现在我的生活圈子里,全部的生活就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抱怨生命;与之相反的是,那些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繁重的劳动,对于生活,他们比富人更容易满足。
>> 他们知道生死的意义,平静地劳作,忍受着贫穷和苦难。他们有的活着,有的死去,在这过程中,他们看到的是善良,而不是虚空。
>> 我认为劳动人民创造生活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事业。我明白了,这种生活的意义便是真理,于是我欣然接受了它。

# 刽子手、醉鬼、疯子眼中的生命

>> 《福音书》中找到的真理:相对于光明来讲,人们更喜欢黑暗,因为他们所谓的事业就是罪恶。任何一个做坏事的人都憎恨光明,不会走向光明,为的就是自己的丑事不被公诸于众。

>> 人就应该像动物那样去谋生,唯一的区别在于,当人单独谋生时不易生存,他应该为了大家去谋求生活,而不是单单为了自己。当他做这些的时候,我能够强烈地意识到,他是幸福的,他的生活也是很理性的。

>> 如果把一个衣衫破旧、饥饿潦倒的叫花子从街头十字路口领到一个美丽农场的凉棚下面,给他吃饱喝足,然后让他上下扳动一个手柄,显然,在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被带到这里,为什么要扳动手柄,整个农场建造是否合理之前,他首先应该扳动这个手柄以顺从主人的意志。如果他扳动了这个手柄,他就会明白,这是一个水泵,水泵把水抽上来后,水就顺着地里的垄沟流淌。此后他被从有水井的凉棚里领走做别的事,他将去采摘果子,沉浸到主人的欢乐中,所做的事情越来越高级,越来越了解农场的布局,并且参与其中,他永远也不会想到问一下,为什么他会在这里,无论如何也不会去责怪主人。因此,那些按照主人意愿做事的人是不会责怪主人的,那些被我们称为“畜生”的平凡人、工人、文盲也不会去责怪主人。而我们这些聪明人,吃着主人的,却不按照主人的意愿行事,我们非但不做,反而围坐在一起议论着:“为什么要扳动那个扳手?要知道这是很愚蠢的。”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想到最后就是主人很愚蠢,或者他根本就不存在,而只有我们是聪明人,只不过生不逢时罢了。

# 寻找我自己的上帝

>> 意识到理性认知的错误,我就摆脱了空想的诱惑。坚信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找到对真理的认识,这种信念使我开始怀疑自己生活的正确性。我终于从特立独行中解脱出来,看见了普通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明白了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这拯救了我。我明白了,如果我想认知生命,参透生命的意义,我就不应该像寄生虫一样生活,而应该过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接受真正人类赋予生命的意义,和生活融合,从而来阐述和验证生命。

>>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被放在一艘小船上,小船离开我不熟悉的河岸,沿着指定的方向去对岸。他们把我一个人留在船上,并把船桨交到我毫无经验的手上。我像要死了一样拼命划着桨,越是靠近河的中心,水流就越湍急,使我难以靠近目标。遇到越来越多和我一样的船夫,他们拿激流也是毫无办法。有一部分人继续划桨,有一部分人扔掉了桨。也有一些满载乘客的巨轮,一些与激流抗争,其他的则随波逐流了。
>> 我看着那些顺流而下的人,越是奋力划桨,越是忘记已经指出的方向。到了激流的中心,夹在顺流而下大小船只中间的我,已经彻底失去方向,也丢了桨。我四面八方的人欢声笑语,扬帆划桨顺流而下,他们安慰着自己和我,说就这一个航向。我相信了他们,开始和他们一起划。激流把我冲得很远很远,我听见了礁石在咆哮,我应该会在这些礁石中间船毁人亡,而且我看见他们中的一些船已经触礁了。我明白过来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缓不过神来,我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我看见自己面前的死亡,跑到它跟前,有些恐惧,四周也看不到生的希望,并且也不知道我应该做些什么。但是我回头望去的时候,看见了无数条小船,他们没有停止,而是用桨顽强地与激流抗争。我想起了岸,想起了桨,想起了航向,于是我开始逆流而上,往岸边划去。
>> 河岸就是上帝,航向就是传统规矩,桨是我划向对岸与上帝面对面的自由。

# 信仰是生命的绝响

>> 想要理解生命,就不应该去理解生命的特例,也不是去理解我们这类寄生虫,而是去理解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命。是这些人创造了生活,赋予了生命意义。我身边普通的劳动人民就是广大的俄罗斯人民,我把目光转向他们,并且开始注意他们赋予生命的意义。

# 在矛与盾的边缘

>> 教会的派别之争让我痛苦不堪,每个教派都捍卫自己的正确性,排斥异己。所有教派又都以爱的名义支持杀人。我为此感到恐惧。

# 尾声,和我的梦

>> 1879年以上是我三年前写的,这部分内容将会发表。

>> 我的心缩成一团,感到恐惧。往下看时,觉得太可怕了。如果再往下看,我觉得现在就会从最后一根吊带上滑下去摔死。我不去看,但是不看更糟,那样就会想:当我从最后一根吊带上滑下去,结果会是怎样?由于恐惧,我失去了最后的支撑,整个人顺着后背的绳子慢慢地往下滑,随时都可能掉下去。